讀書態度:有用的學習vs.有趣的學習

我沒有什麼娛樂,讀書就是最大的娛樂,也是最便宜的娛樂。學習有很多種層面,一個是自己做,一個是看別人做,另一個就是看書。讀書本身就是種學習,知識就是力量,這不需要再去強調。

知識本來就是萬流歸宗,其實所有的學問,到最後都是回歸知識的本體。在美國,大學畢業要考GRE,不管你念數學研究所、電機研究所、音樂研究所,它就只考3科,邏輯、語文跟數學。那表示什麼?表示重點不在所學的知識內容,而是學了這些以後,對邏輯、語文、算術能力有什麼改變。所以,我覺得重點不在讀什麼書,而是讀了之後,對基本能力和人生觀帶來什麼變化。

至於如何在有限時間內,選擇想讀的書?釋迦牟尼其實回答過這個問題。

釋迦牟尼在祇樹給孤獨園散步,弟子圍著他問了10個問題,「宇宙到底有沒有界限?」、「人類的歷史,過去有沒有盡頭?未來有沒有盡頭?」釋迦牟尼不肯回答,弟子就一直問,他沒有辦法,撿起地上的一片葉子問:「滿園的葉子多,還是我手上的葉子多?」當然是滿園的葉子多。釋迦牟尼就說:「世界的學問很多,你問我這些問題,對你這一世的修行沒有什麼幫助,為師的只是選對你這一世最有用的東西先教給你。」

依照需要去學習是最簡單的學習方式,需要什麼就去讀什麼。不過,如果把學問當成如此功利,又失掉一種樂趣,所以,有時候喜歡就好,不要去想有什麼用。對讀書,我的態度就是兩種,一種是有用就好,一種是喜歡就好。有用是direct learning,有方向的學習;喜歡則是有趣的學習。

中國人看到新事物,常常第一句話就問:「這有什麼用處?」;美國人的第一個反應卻是「這很有趣」。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缺少創造力,凡事都要有用,最後就只停留在應用的level。一直問有用沒用,結局就是整個民族失去了創造力。

年輕人不看長文章,也算危機嗎?

當然,我確實也發現,現在年輕人不太閱讀了。我在Facebook上的文章,文章長短跟點閱數剛好成反比,愈長就愈沒人看,這表示大家失去了閱讀長篇文章的能力。

可是,這算是缺點、危機嗎?I don't know。我一直在想,難道一定要讀大部頭的書才算培養思考嗎?不知道,這需要科學證據。老人常犯的錯誤就是認為一代不如一代,我從來不相信這句話,要是一代不如一代,人類早就滅亡了。

如果你嫌年輕人只看輕薄短小的內容,那就要學習如何在輕薄短小中傳遞同樣的訊息。產品賣不好,不要怪顧客,要怪你的產品。

關於閱讀,柯文哲說⋯

1. “書要念,但不要念太多。”

這幾年我的智慧慢慢達到巔峰,很多事動腦想一想,就可以想出道理。多思考,然後要多念書,但也不要念太多。

2. “大學目的是觀察和思考。”

上大學的目的是培養終身學習。因為學問太多,不是大學4年就可學完的。

終身學習的原則是「觀察」、「思考」。上大學應該要上文學、辯論、邏輯這些基本科目,應該多看每年的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榜(The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s),例如《平衡計分卡》、《藍海策略》、《世界是平的》等等。

 

來源 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64391&page=4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柯文哲 閱讀 收藏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酒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